解孫子
這篇文章是對孫子兵法內容的詮釋,本文並不是白話翻譯,而是一種心得。本文只選擇孫子兵法中始計、作戰、謀攻、軍形、兵勢、虛實、軍爭、用間等八篇詮釋,因為這八篇是我認為對戰略思考有所幫助,這八篇並不教人戰略思考和採取戰略行動的細節,而是從大方向幫助人思考戰略問題,提供了許多重要的概念刺激我們思考。
一、始計
從孫子的開篇章中就看出孫子是個謹慎的人,因為對他而言戰爭是攸關生命和死亡的問題,戰爭不只關係一個人的生命存亡,還跟一個國家榮辱興衰有關係。其實,面對任何事情都要抱持謹慎,因為人做事情或採取行動都可能產生影響和後果,不管影響的是別人還是自己,不管這個後果是什麼,人都必須面對和承受;如果人想要控制這個後果,降低不好的情況發生的可能性,增加好的情況發生的機會,那麼人在做事情時就要以謹慎面對,思考才會周密嚴謹。
對於謹慎的人來說,還沒採取行動之前就會先行思考事情和準備,對於戰爭也是一樣,戰爭是仗還沒開打之前就開始了,戰爭還沒開打之前就要有所準備,準備戰爭的重點就是要先了解整體的情勢和狀況,各國的軍事、政治、經濟、文化等不同面向的狀況都要逐一了解,並將各種情報彙整分析並衡量整體情況。
之後,就要根據了解的實際狀況做準備,準備工作沒有一定的方式,不同的情況就要以不同的方法因應,所以準備工作要有彈性,需要衡量情況做調整,雖然需要保持彈性和應變,但有一個重要原則:戰爭的準備就是讓情況變得對我方有利、對敵方不利。所以孫子說「計利而聽,乃為之勢」,「勢者,因利制權也」。
而孫子提出「兵者,詭道也」也跟因勢利導的觀念也觀,「詭」包含幾層意思,第一、做事情的方式沒有一定的方法,往往是因應當時的情況選擇適合的方式,所以戰無定法,對於戰爭和戰略,做事情或採取何種行動沒有一定的方式或規定,所以詭道可以解釋成做事情沒有常規、沒有常軌;第二、戰爭需要了解情況,然後採取行動把情況盡量變得讓我方有利、變得對敵方不利,所以讓敵人弄不清楚情況,甚至是不了解我方的情況越好,同時還要讓敵人的情況變得很糟,使敵人有一種整體狀況變得詭異、無法捉摸的感覺,所以詭道有讓人感覺詭異的意思,因為不了解情況、也因為情況變得很糟所以覺得詭異,用方法讓敵人不了解情況、用方法將敵人情況變糟使敵人覺得詭異,所以為「詭道」。
從「故能而示之不能,用而示之不用,近而示之遠,遠而示之近。利而誘之,亂而取之,實而備之,強而避之,怒而撓之,卑而驕之,佚而勞之,親而離之」都只是對因利益制權,兵者詭道之事的舉例而已。
因此戰爭在還沒開打前就可以大概判斷勝負,戰爭是在還沒有開戰前就開始了,事前有了解狀況才能評估情勢,並根據狀況和情勢事先有所準備,一個人對事情有了解且事前有準備,另外一個人沒有了解也沒有準備,還沒開戰兩者之間勝負立判。
二、作戰
做事情之前,除了需要解實際情況和事先準備,還要了解做一件事情可能造成的影響和後果。無論做事情是為了何種目標,一旦人採取行動都會帶來某種後果以及對周遭帶來影響,不管有沒有達成目標,至少有兩種後果是可以確定的,第一,一定會付出某種程度的成本或代價,做什麼事情都要付出,無論付出的是精力、資源、時間等等;第二,世界上許多事情都和其他事情有關聯,一件事情都會對其他事情造成影響。因此人在做事情的時候不能只看到眼前的利益和目標,還要考慮長遠的影響和後果;除此之外不能見樹不見林,人不能只考慮一部分的事情,還要思考整體的情況。
戰爭是極其耗費資源的事情,並且會對一個社會的生命和生活幸福造成重大的影響,戰爭影響層面不會只是軍事本身,還有政治、外交、經濟、內政。戰爭消耗整體社會的大量資源、犧牲大量生命、打亂原有的生活模式,而且還會對社會造成破壞,不只失去經濟力量、還失去許多人,一場戰爭雖然勝利,但有可能動搖國家基礎,得到眼前的勝利卻換來殘破和精疲力竭的社會,而一個因為經濟和社會殘破不堪的國家在國際上難以和其他國家競爭,造成的是國際政治地位下降。因此,在戰爭之前要想到的是會造成的後果,做事情之前要思考會帶來的影響。
三、謀攻
當我們決定好目標,要採取行動時,考慮到可能造成後果,應該要選擇最後果最好、最有利的方式行動,因此行動方式的選擇會考慮幾點,效率、效能、影響。效率指的是能使用最少的資源、或最低的成本達到最大的成果;效能指的是能達成多少程度的目標;影響指的是行動造成的效果或事情是好的還是壞的,而且效果和事情的規模有多大、持續時間有多長、複雜程度如何。一個行動如果有好的效率、較好的效能、產生較好的影響當然是比較好的,這樣不只損耗的力量最少和資源,也比較能達成目標,造成的影響對自己未來的情勢是有利的。所以孫子才有這樣的評論:不斷打仗不斷得到勝利不一定是最好的,不用打仗不用戰爭就贏的戰爭才是最好的。
「全國為上,破國次之;全軍為上,破軍次之」就是上一段說行動要考慮後果和採取最好的方式的舉例,「全」是全面、完整的意思,告戒著一個人做事情思考時要「完整透徹」、要「全面性」的計畫、要以「整體」為考量;而「破」有片面、破損、破壞、殘破的意思,除此之外「破」的另一個意思為只想著直接採取行動去達成目的但不考慮後果,所以「破」的意涵是做事情只靠慮眼前的目的和事情,思考上不周密、也不考慮整體情況、更缺乏縝密計畫,因此就算是達成了目的,造成的後果和影響也是不好的,最後整體結果看起來就是破破爛爛一團糟。
四、軍形
無論面對什麼事情都分為自己能掌握和自己不太能掌握兩部分,屬於自己的事物以及已經清楚了解的事情是可以掌握的部分,而不屬於自己的事物、未來會發生的事情、未知的事情、不了解的情況、其他不確定因素等等都是自己不太能掌握的部分。做事情時,自己能掌握的部分要先準備好,這樣才有良好的基礎去面對問題,自己可以掌握的事情都不能準備好,也就缺乏基本的力量去處理額外的事情。
而做事情時要有主動性,所謂的主動性不是行動上都要搶先別人一步,而是在思考上和精神上保持主動精神,也就說人要做事情要隨時注意情況,要積極的蒐集和更新資訊,並且心理上有準備能隨時思考以因應情況的變化。保持精神和思考的主動性就是為了要能隨時掌握住情況和時機,並在適合的狀況、適合的時機下採取適合的行動,讓情勢變得對自己有利並且達成目標,也就是讓精神上保持主動性並且帶動行動上的主動性。在戰爭中,更要讓敵人精神上處於被動,讓敵人無法掌握情況,敵人也就沒辦法採取良好的行動應付我方、也沒有辦
法掌握時機處理戰爭的情勢。
孫子認為善於用兵的人,對事情有充分的了解和衡量,所以在戰爭前和戰爭時都能做出良好的判斷和行動,這樣的人不只能保持主動性、平常也能做好準備。
第五、兵勢和虛實
兵勢和虛實需要放在一起來看,兵勢指的是戰爭中軍事行動的整體狀況和情勢:敵我雙方的軍隊的狀況如何、雙方將兵力投注到哪裡、行軍的方向目的是什麼、戰場上攻守的整體狀況是什麼?
而兵勢涉及到奇正和虛實。「奇正」指的是準備的行動和手段敵方是有預料到、有注意到、有準備好而且有能力處理,「正」就是自己採取的手段和行動對方有預料、有注意、而且有準備有能力處理;「奇」就是對方沒有預料到、沒有注意到、並且沒有準備也沒有能力處理。虛實指的是雙方的強弱之處,「虛」指的是弱點,「實」指的是強處;「虛」的延伸意思就是某個部分沒有被注意到也沒有準備,或者缺乏處理某種事情和狀況的能力,「實」就是某個部分有被注意到也有準備,或者具備處理狀況和事情的能力。
在戰爭中,對於孫子來說,最好能將自己的兵勢投注到敵方的「虛」處,迴避對方的「實」處;同時使對方兵勢碰不到自己的「虛」處,反而碰撞到自己的「實」處。這才能使軍事行動達到良好的結果並且符合運用軍事行動的效益。
在戰爭中軍事行動和軍事力量的運用沒有一定的方法和法則,但必須注意到一個很重要的概念,那就是保持精神上主動性,並在適合的狀況和時機下採取適當的行動,將足夠且適當的力量投注在適當的地方。除此之外還要把握時機,不斷的掌控、改變、和影響戰爭的情勢,使戰爭情勢變得對我方有利,並讓我方的兵勢處於主動狀態、而讓對方處於被動狀態。戰爭中主動和被動的意思就是有沒有機會掌控時機採取行動去影響戰爭的態勢,讓敵方處於被動的意思就是讓敵方沒有機會採取行動去影響戰爭的情勢,而我方處於主動就是我方有機會採取行動去影響戰爭的情勢和走向。
要做到能將兵勢用在適當的「虛實」之處,並且掌控戰爭的情勢讓我方處於主動、敵方處於被動都有賴於對整體環境和整體情勢的充分了解,對情況和事情有了解才知道在什麼狀況下、什麼時候、使用多少資源和力量採取哪一種行動等等。
第六、軍爭
戰爭是敵我雙方的競爭,不只是我方,敵方也在不斷爭取機會想要影響和改變戰爭情勢和走向,因此雙方會不斷把握機會競爭所有可能的東西讓戰爭的情況對自己有利,雙方有可能爭的是某個地點、某個資源、某個陣地、甚至爭的是某種時機。
這樣看來比別人先爭取到有利的事物是好的,所以常常會產生行動要比別人還快、要早一步的想法,但這樣的想法和行動常常伴隨風險,爭取或競爭也是一種行動,而採取行動就會造成某種後果和影響。競爭不只花資源和心力,如果在不適當的情況和時機、採取不合適的手段爭取事物,就算爭取到了也帶來不好的後果,而這個後果有可能抵銷爭取到的事物帶來的好處,凡而使情況對自己更不利。
如果要使競爭行動的結果對自己仍然有利,那就要在適合的狀況和時機下採取適當的方式,但要做到這點就要對整體的情勢和狀況有所了解,只有了解情況並採取適當的行動才不致於造成不良的後果。
第七、用間
無論是軍事,還是處理其他事情,其實重要的一環是要充分了解情況。不清楚、不了解情況和情勢,沒有隨時掌握和更新資訊或情報如同全盲、全聾一樣,對整體環境和情況一無所知你就不知道如何展開行動、不知道採取行動的行動是否適當、更不知道行動會造成何種後果。只有了解環境和情勢,才能預測和評估情況,也才可以判斷採取怎樣的行動最適當。
所謂的用間不只是運用間諜採取資訊和情報,廣義來說就是鼓勵人以各種方式取得資訊和情報,一個人若只依靠自己的力量能得到的資訊是有限的,如果可以找到和利用各種管道和方式取得情報那就能取得更多的資訊,有更多的情報和資訊就有可能增進對情況的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