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介紹
戰略一詞自古和軍事、國家間的戰爭有關;戰略的主角是國家或政治實體,這些主角以武力、軍事活動為手段達成自身目的,在這樣的思考下,對戰略環境的研究總會涉及軍事,例如:
政治:控制軍事組織和軍事活動的政治制度和政治組織的情況為何
經濟:提供軍事組織和軍事行動資源的國家經濟體質的情況
文化:一國文化如何影響該國的戰略思考方式、目標如何選擇、有可能會以何種方式行動
軍事:軍事組織構成、訓練情況、人力素質、武器狀況為何、士氣等等
除以上四個,還有更多的環境狀況也被討論(例:戰爭地形、尚武風氣等等)
根基於這樣的戰略概念,又有了大戰略一詞,又有人稱之為國家戰略。與戰略類似的是大戰略的主角是國家和政治實體,不同的是大戰略的目的除了和軍事有關,例如征服、佔領、軍事勝利,反而有更多的目標和非軍事有關:例如降低他國政治影響力、影響他國民意,獲取經濟資源等等。同時大戰略的行動不限於軍事,還包含外交、經濟、文化等其他非軍事方式,相比於傳統的戰略概念,大戰略的目標和手段都有廣化、深化;也因此大戰略的環境研究也變的複雜,除了和軍事有關的因素,還有研究非軍事的因素,時間向度上,除研究非和平時期的情況和和平時的軍事情況,還有和平時期的非軍事行為和情勢。
除了戰略和大戰略外,人類社會還展出商業戰略、教育戰略,而運動比賽也使用戰略一詞。這些戰略看似不同,但基本的概念架構相同或類似。
這樣就帶出一個基本的問題,在這些各式的戰略背後是否有個共同基本概念架構,或者說戰略有根本的本質,透過這個本質可以了解和發展不同形式的戰略,以此延伸另一個問題,如果戰略本質可以發展成各式的戰略,人類的所有活動和行為是否都可看成戰略?
二、戰略的本質
戰略由心靈、行動、環境構成, 戰略的本質是人類心靈、人類行動、環境三者的情況和互動,可以說戰略包含了所有的人類行為和活動,思考、制訂計畫、決定追求哪個目標及採取何種行動與人的心靈有很大的關聯,透過行動才能實現計畫和達成目標,而所有的戰略思考和行動都是在特定的環境上運作。
心靈、行動、環境,這戰略三元素互為影響且互動,而影響和互動是雙向的。
心靈:心靈會從環境中蒐集訊息和情報並作為參考;除此之外,人的心靈特性(個性、價值觀、特質等等)與人的決策有關,並且影響人的思維方式、行動方式、和目標的選擇。
行動:行動方式受心靈影響,而行動的經驗會回饋給心靈並影響心靈思考,同時在與環境的互動上,每一個行動都是在影響環境,甚至是改變和塑造環境。
環境:環境提供行動所需的資源,例如科技、知識、能源等,而且環境的特性影響行動的情況,比如說環境的困難程度影響行動所需的資源和時間;除了環境的情況提供了心靈決策時的參考資訊外,環境與心靈互動上,環境的特性可能刺激和影響心靈特性的構成,例如地理特性影響一個文明的文化,社會文化影響一個人價值觀的形成。
三、戰略環境
戰略環境中的各式因素可分為四類,或者說戰略環境由四個向度構成:心靈、物質、空間、時間。
心靈:人是戰略環境的行為者,更是環境的一部份,人類的思考和心靈特性影響環境的塑造並構成環境的一部份,因此心靈為環境的一大向度。環境中的心靈向度除了包含個人的心靈特性及思考,還包含人與人的關係、情感,甚至是一個社會的文化、價值觀、制度。
物質:人類依賴物質生存,也依賴物質發展社會和文明,另一方面,環境的物質特性影響人類行動和社會的構成,因此人的思考和行動總會參考環境中的物質情況。環境的物質向度包含自然物質和人類創造的物質,自然物質例如地理、氣候、資源等自然情況,人類創造的物質包含科技發明、工具、及有形的產物等等。
空間:所有的戰略行動和事件皆涉及某種空間規模,比如說一個行動的範圍是某一地區或全球性,以另一個角度來看可以說一個事件涉及到幾個國家和社會。另外,戰略也會討論某個因素或某個事件是以特定的空間規模存在,例如某種資源是全球遍布還是只存在於某些地區,或者這個氣候特性只發生在某塊大陸上。除了涉及何種空間規模、存在於何種空間規模,戰略還討論行動、事件、因素的影響力或造成的影響有何種空間規模,一個氣候改變有可能只影響一個地區或全球,一個行動的範圍可能只在一個地區但卻影響全球其他地方的社會。
時間:戰略環境是動態的,是會不斷變化的,所以討論環境必定和時間向度有所關聯。對於行動、環境因素、事件情況,它們涉及的時間範圍、存在了多久的時間範圍,還有它們會產生多少時間的影響力,例如某個戰略行動預計要花幾年才完成,某種社會情況已存在多久,某個歷史事件的影響力長達幾世紀。在時間向度中,過去、現在、未來的關聯性很重要,了解過去是要清楚前因後果、了解現在是要掌握現況、預測和判斷未來可能發生的事是為了要有所準備。
戰略環境有兩大特色,一個是多元且複雜,另一個是具有開放性
多元且複雜:環境中充滿了不同的因素,它們以許多不同的方式互動及組合,從而塑造和構成各式各樣的情況和事件,環境的多元性不只是說環境中有各式的因素以及各式因素之間充滿著多種可能的互動和組合方式,還指的是一個戰略環境情況或戰略事件由於包含不同的因素和多種因素間的互動方式而充滿不同的面向。戰略環境的複雜性指的是戰略要同時面對環境中的不同因素、多種因素間的多樣互動方式、和各式各樣的事件,以及面對事件中不同的面向。加深環境複雜性的是環境未知的可能性和不確定性,可能環境中充滿未知的因素,或者未來有可能出現新的因素,也就表示可能環境中存在未知的情況或者未來可能出現無法預測的新情況。
開放:環境的開放性有兩種意涵,一個是環境對人選擇以何種方式行動沒有限制,環境從來不會說一定要按照哪種方式行動才可以或者說只能以何種方式行動,會說一個行動對某個環境可不可以或適不適合是人心靈的選擇,例如其實能選擇某個行動,但人判斷成功率低而判定不可以採取這個行動,但不同的人可能會接受這個行動。開放性的第二個意涵是環境未來的發展充滿著許多可能性,戰略環境有可塑性,如果採取不同的行動或者影響環境的因素改變時,環境的未來情況就可能有不一樣的發展。
四、戰略的內涵
探求真相和本質:無論是研究戰略,還是準備採取行動,都需要清楚地了解狀況,戰略需要了解狀況或情勢中人類心靈、行動、環境的個別情形以及三者間相互的關聯性,還要將這三者放在一起查看它們彼此互動的整體情況並判斷未來可能發生的事。要達到這樣的了解程度並對未來預測有賴於對事物本質有所掌握,所謂的本質指的是根本的特性、關聯性、和架構;例如某個人的心靈特性,一個行動的方式和目的的關聯性,環境中政治、經濟、軍事三者的互動架構以及三者自身的基礎架構和特性為何。
保持主動性:所謂的主動性並非行動都要求快或都要早一步、搶先一步,而是在精神上和心靈上保持主動,並且讓心靈帶動行動。行動是在環境中運作,所以心靈需要掌握戰略環境的情況,並根據了解的狀況引導行動,由於戰略環境的情勢是動態的,環境的狀況會不斷改變,因此心靈要有保持對環境情勢的敏感度,要不斷的蒐集和更新資訊,並隨時依據新的情報對現在的情況以及戰略環境和戰略情勢未來可能的發展重新評估和思考;保持心靈上的主動性隨時充分了解戰略環境的整體情勢更是為了掌握態勢和時機,並在適合的情況、適合的時機下採取適合的行動。
可塑性、可能性、開放性:戰略情勢和戰略環境充滿可塑性,人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影響和塑造環境,採取不同的行動對環境的塑造和影響也會不同;也就是說環境未來的發展充滿了可能性,不同的行動、涉及不同的因素就有可能塑造不同的結果;從另一個角度看,戰略是有開放性的,環境是開放人去塑造的,而戰略也沒限制人該如何思考、如何行動去影響和改變環境,使得情勢和狀況的發展有不同的可能性。另一方面來說,人的思考和行動就是藉由影響和塑造環境及情勢達成目標。
整體性:在戰略環境和戰略情勢中,許多因素和其他因素有關聯,甚至是相互影響,一旦改變某個因素,其他相關因素也會受影響,因此許多不同的因素或者不同的情況需要被結合起來當作一個整體來看。人的行動往往只接觸環境的一部份,卻對整體環境造成重大影響,對環境的整體性影響常常影響人未來的行動。換個角度來說,如果把一個戰略情勢作為全盤局勢,這個局勢包含了許多局部的狀況;或者把一個戰略環境當作一個整體,而這個整體由許多因素構成,這些局部狀況或因素彼此之間互有關聯性、有所互動、相互影響,只要涉及某個局部狀況或因素,其他相關的狀況或因素也受影響,最後全盤局勢或整體環境整個改變。
五、對心靈品質的要求
良好的戰略思考和行動需要良好的心靈品質和高度的心智能力。要去了解事物的本質及真相就需要高度的洞察力和思考力;而要能突破表象以及高度複雜的情況然後看穿事物的本質,同時還能掌握整體和局部的情況需要良好的觀察,以及有深度和廣度的思考;要能有效的掌握不斷變動的情況需要敏銳的心思、良好的覺察力;而面對可塑造和開放性的戰略環境及戰略情勢需要開放和彈性的心靈,開放的心靈表示思考能自由自在不受限制,不受任何概念、價值觀、思考方式的拘束,能從各個角度思考,也能思考到許多可能性,心靈開放也代表對任何的想法和資訊保持開放態度,這樣才不受任何思考框架的限制;同時,為了面對充滿不確定性、各種可能性、不斷變動的環境是要彈性的心靈,彈性的心靈會因應情況的改變使思考和行動有所改變和更動,並接受情況中有不確定性和未知可能性的存在。這些良好的心智能力則需要良好的人格特質伴隨,例如沉穩、謹慎等等。
同時,人類某些思考特性需要審思,因為這些思考特性很難增進戰略思考和行動的品質。第一種思考特性是人習慣用單一向度的方式思考,所謂的單一向度指的是人通常只用一種邏輯方式思考問題或者只用一個角度去觀察情況,而不是用多種方式思考或用多個不同角度觀察問題。
單一向度的思考無法全面性的思考事情,許多事情都有不同的層面,只是從一個角度或是一種邏輯思考,並沒有辦法完整的了解一件事情,這樣就無法了解事情的真相;在思考戰略時,更沒有辦法從整體的角度思考,戰略計畫或戰略情勢會涉及許多層面的議題,如果都只思考到一部份的情況、一個層面的事情,就忽略了許多層面,而且更沒考量整體的情勢,思考缺乏整體性和完整性,戰略計畫就不周密。
第二種特性是人習慣採取簡單化的思考方式,簡單化思考至少有兩種意涵,第一、人通常用簡單的邏輯思考,第二、人通常會將現象、情況、甚至是概念簡化成簡單的資訊。
簡單的邏輯思考是思考的邏輯規則不會很複雜,因此很容易理解和運用,這種思考方式常出現在人用價值觀判斷和分析事情的時候,這種時候通常出現的簡單邏輯是只要A條件出現B結果一定會發生,但在邏輯上A條件和B結果沒有什麼必然性的關係。另一種簡單的邏輯思考發生在人使用理論和假設性的概念去思考,假設A條件是真的並且存在,必然會造成B情況,然而A條件未必是真的,就算是真的並且存在也未必能造成B情況。
簡單的邏輯思考容易因為只考慮到用自己的邏輯做出判斷而忽略事情本身的實際情形,只用自己的邏輯角度看事情很難理解事情的真相,而且因為忽略實際情況判斷也容易出錯;除此之外,如果邏輯過於簡化就無法全面性的思考問題,因為簡單的邏輯只考慮少數因素之間的互動,以這樣的邏輯思考時往往只考慮少數因素而不會想到不同的層面和其他可能的因素,還有簡單的邏輯思考中因素之間的互動方式很單純,這樣的思考不容易想到因素之間還有其他的互動方式,因此思考事情時很難想到有更多可能的情況發生。
人習慣簡化現象、情況、概念成簡單的資訊,因為將複雜的訊息簡化為簡單資訊就能節省思考所需的時間。第一種簡化方式是人的大腦會將觀察到的東西分類,分類可以將雜亂的訊息篩選並整理成有意義的資訊,整理過而且有意義的資訊讓大腦更容易尋找和使用,因此分類能加速大腦的思考程序。另一個簡化方式是人容易用表面現象判斷事情,並且通常不去探索事情背後和深處的真實情況,例如最容易從某個事件看到A條件,而B條件不容易顯現,人就可能認為A是造成事件的主因,然而實際上主因是B。還有一個簡化方式是將較為複雜的情況簡化成簡單的現象,複雜的情況可能涉及到多個因素之間的互動,而且因素之間是以複雜的方式互動,但這個事情卻有可能人類大腦簡化成只是少數幾個因素之間的關係,而且在這樣的簡化思考中,因素之間的關係也會被簡化成較為單純的互動方式。
簡化現象、情況、概念成簡單資訊的思考方式中,為了將複雜的狀況轉變成簡單易懂的資訊,常常忽略和省去事情一部份的情形或是層面,如果過分的簡化就會忽略許多重要的層面和情況而不能充分了解事情,更會造成判斷失誤。
除了單一向度和簡單化,另一個顯著的思考特性是慣性,所謂的慣性是人習慣用一套相同的邏輯、價值觀、或個性思考所有的事情。特別是一個人的思維模式、價值觀、或人格發展一旦定型,這個人的思考方式和行為模式就很難改變。一直用同樣的方式思考會節省思考用的時間和精力,但卻不容易用其他的角度看事情,考慮事情不容易周密,而且思考缺乏彈性,因為慣性造成難以轉變成不同的思考方式和角度。
還有一個重要的思考特性是目的導向,這個特性常常只想著如何達成目的,而不考慮其他跟達成目的無關的事情,這樣思考時可以省去很多時間,但也因此忽略行動對整體情況造成什麼影響,更忽略了現在的行為對未來有何影響;也就是只思考目的而忽略整體性和未來性。
單一向度、簡單化的思考、慣性、目的導向這些思考特性是人的大腦為了減少思考程序和時間,加速人的決策、判斷、反應。但這些特性造成思考忽略了許多的情況和因素,省略了許多思考方式、思考程序、和思考角度,導致戰略思考不周密並可能造成行動的缺陷,所以降低了戰略思考和行動的品質。